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實施更多製裁 直至達成和平協議

如何提高免疫力小孩(提升寶寶免疫力的 8 個方法)

瑪麗婭2025-07-05 07:36:11 73吉宁路安徽巢湖含山县
如何提高免疫力小孩(提升寶寶免疫力的 8 個方法)

圖片來源:圖蟲創意

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健康少生病,一旦寶寶生病,則全家地動山搖,是讓每個家長都頭疼的事,所以,經常有媽媽在苦苦求索,怎樣才能讓孩子少生病呢?

生活中經常見到很多媽媽為了讓孩子少生病,提高孩子的免疫力,嚐試了各種偏方,但事實證明,蛋白質粉、氨基酸液、丙種球蛋白、牛初乳等都沒有證據能提升正常孩子的免疫力。

與其將希望寄托在諸如牛初乳等各種保健品上,不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起居,通過更簡單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寶寶免疫力的成熟。

那麽問題來了……

怎樣才能讓孩子少生病?

寶寶比大人容易生病,往往是因為寶寶的免疫係統尚不完善。

「免疫係統」,是由人體內的免疫細胞、免疫組織、免疫分子等共同組成的一個精密複雜的防禦網絡,能夠對抗病原微生物對身體的入侵、預防疾病。

人的免疫力不是生下來就很完善的,而是逐漸在實踐中發展成熟的,孩子們由於免疫功能的不完善,相比大人更容易生病;而等寶寶大一點了,比如進入幼兒園開始群居生活了,又容易交叉感染,所以生病次數又會多一點。

想讓寶寶少生病,就要幫助寶寶促進他們的免疫力成熟。

下麵介紹的這 8 個辦法,可以簡單有效的促進寶寶免疫力的成熟。

增強免疫力?請用這八招

圖片來源:圖蟲創意

1. 堅持母乳喂養

健康從娃娃抓起,免疫力從母乳開始。相比於配方奶喂養,母乳喂養的嬰幼兒能夠獲得正常而良好的健康狀況和智力水平,發生感染、過敏等疾病的風險更低。

母乳,特別是初乳中,含有豐富的增強免疫力的物質。 而且這些免疫活性物質不會被胃液破壞,可以直達腸道、被寶寶的身體吸收,為寶寶在出生後建立起第一道免疫防線。

千萬別以為初乳看起來黃黃的很不幹淨,其實營養是最棒的,別聽誰瞎說就擠出來丟了。

此外,越早開奶,孩子接受的初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質濃度越高,推崇的母乳喂養理念是在產後 1 小時之內,就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胸前喝奶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純母乳喂養至 6 個月,持續母乳喂養到寶寶 2 歲。

2. 按照流程接種疫苗

母乳能夠刺激寶寶免疫係統的建立,讓它發揮適當的防禦功能,不過,這屬於被動免疫,是寶寶從媽媽那裏借來的免疫力,隻能保護寶寶 6 個月的時間,要想寶寶能獲得更持久的主動免疫功能,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疫苗接種。

之前的問題疫苗事件,讓許多家長對接種疫苗變得惶惶不安,其實不必因噎廢食,接種疫苗對預防疾病的作用是肯定的,能夠降低各種感染性疾病的風險,選擇通過正規醫院、正規渠道而來的疫苗都是安全的。

疫苗接種的過程,其實就是一個少量接觸病原微生物的過程,它能夠刺激寶寶免疫係統產生少量抗體,但是又不會嚴重到發生疾病,假如寶寶以後再遇到同樣的病菌,身體的免疫係統就能夠很快地識別它並作出防禦反應,好比就是免疫係統做了「演習」。

通過接種不同疫苗,寶寶就能逐漸習得對抗各種疾病的能力。

3. 保證充足睡眠

圖片來源:圖蟲創意

整個家庭都應該把孩子的睡覺當成大事來對待,到點兒了就盡可能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睡覺的環境。如果家長做不到, 就別怪孩子為什麽不肯睡。

一般來說,新生兒需要 14~20 小時睡眠,1~6 歲兒童需要睡 11~14 小時,7~10 歲則需睡 10 小時。

充足的睡眠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,幫助長個兒,還能讓寶寶的免疫係統得到及時的休整和複原。如果長期睡眠不足,會打亂正常的生理節奏,幹擾寶寶的消化功能、免疫功能、情緒等多方麵,所以睡不好睡不足的孩子通常精神情緒都不好。

4. 不挑食,保證營養

中華預防醫學會指出,要增強身體免疫力,最重要的就是保證飲食均衡、營養豐富,保證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,滿足維持人體正常免疫功能的需要。

在寶寶 6 個月之後,及時給他添加輔食,讓他獲得均衡充足的營養;平時也注意不要挑食,保證肉類、魚類、蛋類、蔬菜、水果、主食都有攝入。

此外,對於一歲以前的寶寶,奶類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,如果已經在一歲前斷了母乳,可以選擇與母乳相近的配方奶,來保證營養。

5. 走到戶外,多運動鍛煉

研究顯示,堅持規律的不過分劇烈的運動,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會有所增加,免疫力自然也隨之提高。

此外,運動還有助於緩和寶寶的不良情緒,而且寶寶的心思都花在體力運動上了,發脾氣耍小性子的機會就少了啊。

所以,天氣好的情況下,不妨帶寶寶到戶外玩一會兒,鍛煉動作協調性、培養與人交往能力,釋放他的能量,也讓他少量接觸一些病原微生物,鍛煉自己的免疫係統。

6. 不濫用抗生素

很多家長覺得寶寶感冒了、手足口病了,不用抗生素就沒法治好,所以要麽擅自給孩子用家裏已有的抗生素,要麽求著醫生給開抗生素用,而且越貴越好不惜成本。

其實很多情況下是沒必要的,因為兒童很多常見感染是病毒性的,針對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對疾病治療並沒有效果,反而可能會破壞人體內的正常細菌和環境穩態,導致各種失調的情況,自然就會容易生病。

而且寶寶的身體器官功能發育尚不成熟,濫用抗生素不僅會造成寶寶產生耐藥性、以後真需要的時候效果不好,還可能對他的肝、腎甚至血液係統造成損害。因此,給予寶寶抗生素治療時一定要慎重,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,別擅做主張。

7. 堅持補充維生素 D

圖片來源:圖蟲創意

很多營養元素都可以通過均衡膳食、豐富食品種類得到足量補充,但是目前隻有一種是例外的,2016 中國膳食指南已經明確指出應該補充維生素 D,綜合國情分析,我們推薦從孩子出生後 2 周開始,每天補充 維生素 D 400 IU 直至青少年甚至成年。

維生素 D 參與調節體內鈣濃度,能強化骨骼,並對機體預防感染及提高免疫力有一定作用,是人體生理必需的物質。但日常飲食中維生素 D 含量較少,它隻能由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合成,但寶寶皮膚嬌弱不宜長時間日曬,現代成人也因為大氣汙染、高樓遮擋等原因,無法接受足夠紫外線照射,所以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 D。

8. 勤洗手注意衛生

最重要的動作就是洗手,這是最簡單有效價廉物美的防禦方式,諸如飯前便後洗手,外出回來要洗手,不洗手就不能吃任何東西。

家裏要注意每天開窗通風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,抑製塵蟎等各種微生物的生長,減少有害病菌的數量;

在疾病流行季節,家長要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場所,並避免和患傳染病者接觸。

「不幹不淨不生病」?別太當真

之前也有種說法是「不幹不淨不生病」,但是這種說法目前尚有爭議,畢竟程度很難控製,所以我們不做推薦。

衛生清潔固然很重要,但是也不要走向極端,不要因為擔心寶寶接觸髒東西而整日如履薄冰,讓寶寶這也不能碰,那也不能摸,要知道即使日常清潔做得再好,也不可能實現完全無菌的。

正確的做法是:

做到一般的衛生清潔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即可,不必吹毛求疵。因為怕髒而限製寶寶的活動,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心發展,家長切勿因噎廢食。

總之,采用科學健康的帶娃方式,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自己的抵抗力,這比任何外界借來的保護傘都要強大,能幫助他更好地對抗外界病源,遠離疾病困擾,健康茁壯地成長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徜徉恣肆網 Copyright © 2020 Powered by 徜徉恣肆網   sitemap谷歌留痕

联系QQ: QQ号 邮箱地址:12@qq.com